科幻收藏家轶事
——沉痛悼念超级科幻迷、科幻收藏家、科幻美术家、科幻作家徐久隆先生
文/王晓达
惊悉徐久隆先生因病去世,十分难过。他与科幻、与我三十年的情缘竟从此阴阳分断,呜呼哀哉!
1979年4月,我的第一篇科幻《波》在《四川文学》发表,5月辗转收到自称科幻迷的他的来信,他对《波》大加赞赏,认为中国科幻应该大发展……还希望“求见”。我见到他留的地址(铁二局机筑处)离我家不远,就主动去他处,记得是在二环路外他单位的工会办公室,他当时还是电工,正在装日光灯,见面时还挎着装有尖嘴钳、改刀的电工皮带。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诚、朴实、敦笃壮实。也许没想到我会去,他十分激动,给我倒水时手忙脚乱把杯子都碰倒了,说话也不流利,显得很拘谨,甚至有点“木讷” 。但谈到科幻时,他似乎变了个人,从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叶永烈的《小灵通》到凡尔纳、威尔斯以及别里亚耶夫的《两栖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还骄傲地告诉我,这几年他已把国内能收集到的科幻小说都收藏在家……他还告诉我,他喜欢绘画、摄影,是贵州省美协的会员,虽然工作岗位是电工,但工会的宣传报道、工程采访、会议会务、会场布置乃至工地标语都离不了他。工会正准备把他调去……他的直率、热诚和对科幻的热爱打动了我,就这样,我们结交成为了“科幻战友”。之后,我们经常往来,他写科幻小说,总要先和我讨论,初稿先给我看……甚至儿女“家务事”也来和我商量。逐渐,我们不仅是“科幻战友”,还成为亲密的朋友。我家很多电器乃至门铃、电子钟表,都留下了他的“贡献”。
三十年来,他对科幻可称一往情深、矢志不渝。虽然收入有限,但对科幻小说的收藏始终放在首位,收藏的中文科幻小说据称已是“中国第一”;他发表的科幻小说、魔幻小说虽然不多,但三十年来一直没有间断;他编创的科幻连环画、漫画、插图,也是三十年来不断问世,还推出了大量摄影、美术作品。称他是超级科幻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过份。
他是我介绍加入四川省、成都市科普作家协会的,入会后成为协会的热心理事。他不骑自行车(自称一般自行车经不起他折腾),经常步行四五十分钟参加科普作协的活动。20世纪八十年代成都市科普作协成立科幻小说研究会(童恩正为会长,我任副会长)邀请他担任秘书;成都市科协组建《科普画廊》编辑组时,邀请他担任美术编辑,编制了不少科普漫画……他总是实实在在又默默地把承担的工作做好。近年,他身体不太好,腿脚行走不便,但只要可能都积极参加科普作协的活动。
徐久隆走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憨厚的笑容和敦实的身形,但是他对科幻的深情,他终生对科幻、科普的奉献,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间。久隆,你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