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纪念小浣熊君

作者:万户

我和火星人小浣熊的聊天结束在2024年4月13日。

当时他在跟我说化疗反应有点严重,吃东西就吐,现在在住院治疗中,「估计五一就应该差不多了」。到时候我就把九州单行本里新出的一本新九州的寄给他,让他扫。

这样九州系列就差不多了,这样我们补完了九州幻想、九州志、幻想1+1、九州单行本。

没想到我十年前策划的九州电子化,最终十多年后,得由小浣熊的帮助得以完成。

只是却没想到,没有然后了。

没想到,这次聊天就是最后的聊天了。

我不怎么喜欢写回忆或者悼念性质的文章,主要是害怕以及抗拒。

写回忆的时候,你跟这个人的所有过往都会如同电影或者书信一样,一遍遍回溯,那些好的、坏的、不在意的、被错过的,都会呈现在面前。

然后你会意识到,你跟这个人的回忆就到此为止了。

这个人会永远沉寂在你的微信好友聊天记录,没有以后了。

直到有一天你的微信因为某个原因没有恢复聊天记录,就此消失。

想想就好难受。

这次答应河流的邀约,却是因为,想记录下一些,趁自己记忆还在的时候。如果哪一天我们也不在了,起码这些文章还记录了这个人,在几十年后,别人考古中国科幻的时候,起码知道曾经存在这样一个人。

和其他人一样,我跟小浣熊的相识也是因为久隆科幻的项目,因为不是全职科幻人士,所以我会业余时间参与一些科幻项目。又因为跟三丰比较熟,所以他的好多项目我都会参与。

与小浣熊的相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2018年11月1日,我们第一次在微信聊天。

因为早年比较热衷于收集网络资源,所以手里攒了一些科幻电子书的资源,又对网站搭建和公众号略懂一二,三丰便找我帮忙弄久隆科幻这边的一些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聊天大都是关于电子资源的事情。读秀的书怎么搞到完整pdf、旧的期刊怎么找到电子版等等,一开始只是自己扫书,后来他开始借助读秀的很多资源补齐资源。

我一直怨念的九州创刊号,也是我找朋友借了书,然后寄给他,让他帮忙扫的。这是2021年5月。

为何他的交流蛮简单,他需要找我的时候,直接跟我说需求,我看到了有时间处理就回复他。有时候忘记回复了,他也会多催我几次,甚至让我觉得,这人怎么一点都不客气的样子。

但另外一方面,却又尤其豁达。手里多余的书,会在群里赠人,寄给我的时候,明明说好了运费到付,结果运费还是他付了。

23年大家讨论《攻壳机动队》的漫画,在知道我对这套漫画感兴趣后,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手里之前买的漫画寄给了我,这是2023年10月。

就是这套书,我会好好保存的。

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乌龙,在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事前完全不知道他要去,于是在逛到天爵的科幻数据库的展位时,没有遇到天爵,反而是一个陌生人在帮忙看摊,礼貌性的交流了几句,这人还很热心跟我介绍了科幻数据库在做的事情和久隆科幻做的事情,「这人谁啊,这两项目我可能比你还熟。」当时我的内心戏是这样的。

谁曾想,他就是小浣熊!

两个加了5年的好友,居然线下第一时间没有认出来。

还好我们第二天又见到了面,可惜的是似乎没有合影,没法像三丰和河流那样晒一张合影。

今天仍在后悔这件事,当时为什么不拍照呢。

希望我的文字,能多保留一些记忆吧。

关于小浣熊在久隆科幻做的事情,三丰的文章里有很多介绍,我就简单截几张图,这些都是他辛苦整理和汇总的。资源来源于自扫、网络下载等。

多亏了他,我们对于科幻资料的整理开始系统化、体系化,久隆计划也得以靠谱运行。

4月13日的聊天,结尾是这样的一句话。

小浣熊:本来准备把杂志搞完,开始学日语的,想学丁丁虫当个翻译。等好了慢慢搞吧。

万户:嗯,身体体力好了再搞呗。

希望你现在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学日语了。

多希望能够看到你翻译的作品啊。

万户

2024年7月20日

守护学徒:忆小浣熊二三事

作者:守护学徒

上个星期,收藏群里提到星新一作品繁杂问题,我恰好在做这方面的内容,就提了一嘴。群里的王永华提醒:小浣熊有很多原版书。我就找小浣熊询问,然而没有答复。我并未在意。过了两天,王永华告知:小浣熊上个月已经不在了。

我很震惊,告诉我媳妇后她也很震惊。小浣熊是她见过的不多的科幻圈人之一。

那是去年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因为和小浣熊约好了,我们和他在会馆顺利面基。他个子矮矮的,有一点胖,头发稀疏,背个大书包。我们交换无料(自制纪念品)时,他打开包,露出里面的平板,他介绍了一下,原来里面装满了各种精心分好类的资料,用网盘同步,这让我大开眼界。和我半旅游式的参会不同,他之前来过成都,这次是专门过来参加大会活动的。

过了两天,又与他一起找索耶签名,排队期间,他谈到过他的病,还有化疗,我脑子不好转,嘴也笨,不知道怎么安慰他,然而当时绝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小浣熊很热衷于参加会上的活动,缎带之多,整个大会期间都鲜见到,即使是去不了的活动,如果有缎带的话也会想拿到。

之后就没再遇见了,只在离开时相互报了平安。不过,在一次译者活动后,我找丁丁虫在自制的《日本科幻人物谱》上签字时,他惊讶地说:“我昨天在一本相同的书上也签过字。”——不用说,正是小浣熊了,那正是我送给他的无料。

之后在微信上有过多次交流,他对一切可收藏的事物都感兴趣,还说过想学日语,不过“现在没精力,晚点再说”。他看了我送的书,以及整个“学徒文库”,还建议过我把邮票的信息整理一下发出来——我照做了。

我们的最后一条通讯记录是12月份,关于豆瓣小站的。

回顾我们之前的谈论,大多讨论俄罗斯或者俄语科幻的问题。他也曾找我借过书去扫描,想必这就是他最常进行的工作之一吧。

2023这一年,小浣熊的想法尤其多,他想过建站介绍科幻作品用,想过专攻两年英语过CATTI三级,想过学一下俄语,想过两年从零过N1,想过翻译完拿手冢治虫的大全集和其他日本优秀漫画作品。

他想干的事很多,但人生有限,时间太急,这些愿望最终都没能实现。

……

愿你的收藏永远陪着你,小浣熊

🕯🕯🕯

河流:纪念我在久隆计划的战友小浣熊

作者:河流

世界科幻大会上我与小浣熊的合影

我与小浣熊最早是在2020年6月认识的,也差不多是我刚开始做一些整理工作的时候,那时在5月19日刚刚认识了三丰叔,开始加入到久隆计划这个科幻史料整理大家庭当中去。这个团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认真负责各司其职,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一个又一个宏大的工作,我也因此结识了许多靠谱的好朋友,小浣熊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久隆计划的核心成员们针对20世纪的各种中文科幻书籍和科幻杂志进行扫描。于是我选择把当时情况尚未明朗的许多科幻粉丝杂志资料做了整理,也参考了他做的其中一份资料《科幻期刊简介》(最后一次更新是2023年),内容为目前可供考证的有刊号的科幻杂志的编目和整理。虽然这些资料并非属于粉丝杂志的范畴,但毕竟当时整理工作才刚刚进行,最先梳理出的一个版本只能把这些内容也统计进去。

随后,我将粉丝科幻杂志的大体情况做了一个摸排,首先明确中国第一本粉丝科幻杂志是在1988年诞生的,这一点在姚海军早年发于《科幻世界》的一篇文章里有详细提及。

1. 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粉丝科幻杂志都已经于2017年在久隆计划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下完成了早期人员的联络和扫描。我就该时间段剩下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补充,将《科幻世界》20世纪90年代的每一期杂志都系统性过目了一遍,把里面隐约隐藏的一些粉丝杂志信息也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并进行编目。

2.高校科幻社团的会刊非常缺失,急需补充,这也为我次年收集整理高校科幻社团资料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开始接触一些社团的同学们。社团会刊的数量也从最开始的不足20种,到达了现在的90余种。同时,21世纪的粉丝科幻杂志零零散散缺乏统计。

于是,社团会刊和21世纪的一些网络科幻杂志成为了这三年来我在久隆计划做的最核心的相关工作,在2021年~2023年这三年间分别发布了五个版本的“中国科幻迷杂志统计表”。

这个过程当然是很痛苦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科幻迷觉得那些早期的粉丝杂志是自己人生的一种耻辱/玩具,显得不值一提,于是不愿意提供相关资料。有的科幻迷在联系上以后愿意提供这些资料进行公益保存,因此资料整理的过程是悲喜交加的。

而陪同我走过这个过程的人,除了三丰叔以外,更多的就是小浣熊了,遇到障碍的时候就会沮丧地告诉他“路遥漫长”,可是一旦收集到新的资料以后,立刻就会分享给他存档并开心地说“如释重负”,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四年时间。

我已逐渐把他当成了一位整理过程当中的亲密战友,在去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也终于见到了本人。中国科幻迷杂志的种数也从最初专业类别和粉丝类别各有混淆的80种,来到了现在完全区分出了纯粉丝类别的200多种。

2024年7月4日,我把熬夜了一宿新做出来的《零重力报》英文版像往常一样发给了小浣熊,并在群里艾特了他。永华立刻留言让我撤回,这才知道他已经在6月13日去世。有那么一瞬间,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内心一阵空荡。

曾几何时,我告诉他还有很多以微信公众号和互联网作为发表平台的粉丝科幻杂志的资料没有进行整理,《科幻研究通讯》《科幻江湖》等在微信公众号公布PDF的资料也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保存,可是还没等到和他商量整理时间,他就已经过世……

最近这两年《零重力报》的编辑工作越来越繁重,翻译、校对和选稿往往占据了很大的世界。最初为了收集高校科幻社团社刊而开始做的“高校科幻社团历史考古与建档计划”也无意间促成了《高校科幻协会发展史》的诞生,甚至也即将更新第三版。

一路走来,有许多人陪伴过我成长(比如一直在提的零重力科幻),但最早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的少数几个人当中,小浣熊就是其中一位(三丰叔和天爵也是)。这几年时间,我也时常因为个人的身体疾病原因或发疯或哭泣或倾诉或无情,但朋友的陪伴和支持总能让我的情绪得到安定,经过一晚的休整以后,再次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去。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知音这个词并没有在互联网经常出现。是现在的社会没有知音了吗?其实很多情谊都埋藏在心里,这是大家互相心有灵犀,不会轻言。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做实事的人,而不是需要更多说话的人。

我曾在身体极度抱恙的情况下思考过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忽然去世,会有多少人会记得他和他做过的事情,我想小浣熊已经给出了答案,切格瓦拉也曾说过“因为我们来过”。

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也是第一次了解到他在科幻文献的电子化工作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但热爱和坚持这两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感动的。

小浣熊,一路走好,一路平安。

河流写于2024年7月17日

繁星似尘:纪念我的朋友小浣熊

作者:繁星似尘

我和小浣熊相识于“科幻收藏群”,这是三丰老师牵头成立的科幻公益组织“久隆计划”的联络分享群。

刚开始我和他只有礼貌性的接触。直到有一次他知道我也藏有全套的《幻想》杂志,他立刻变得激动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战友。他告诉我《幻想》杂志有很多期是有副刊的,得知我收的副刊不多,不由分说便给我寄了来一堆。从那以后,我也经常会寄一些收藏品送给他,而他有时候寄来的是杂志图册,有时候寄来的是一大盒湖北特产“周黑鸭”。

熟悉之后我买到稀罕的图书报刊都会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他分享喜悦,而他会猛夸“好厉害,哪里搞到的”之类,满足我这个中年老男人小小虚荣心的同时还不忘催促我扫描了做个电子版。除了杂志,我发现他偏爱奇幻和漫画的收藏多一些,平时聊其它话题基本都是我这个话痨负责输出,但只要聊到铳梦或者碟形世界,他就会变得滔滔不绝,这时候我就成了他忠实的听众。

作为“久隆计划”的中流砥柱,小浣熊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从最早开始电子化的《科学时代》、《科幻大王》、《科学文艺》,到后来的《异度空间》、《奇谈》,再到《科幻小说报》,一旦他发现扫描件有不清晰不完美的地方,肯定会重做。我经常在第二天看到他凌晨时分的留言,帮忙把“某杂志某期某页”重新拍个照之类。

有时候他累了也会和我吐槽扫描工作太多干不完,实在是干不完:“三丰这家伙想把魔爪伸向科普杂志了,有七十多种呢”。可是吐槽归吐槽,没几天他就会拿出新的成果发在群里分享给大家。遇到一些特别稀少的天价文物级藏品,他甚至花重金从卖家手里租借,扫描完制作成PDF后还给人家,然后无私地在群里免费分享。

我做过统计,想要高质量完成一本48页杂志的扫描工作至少需要40至60分钟,像小浣熊这样每天枯坐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面对机械的翻页动作和扫描仪“哧哧”的噪音,难道不会厌烦吗?到了21年(或者22年,记不太清了),终于有一天,他告诉我,可能无法再做下去了,因为公司会把他调到北京工作。去北京工作以后机会和选择会多一些吧,我心里挺为他高兴的。但是最终他没有去北京,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有追问他原因。因为我认为事情如果有变故,他决不会后悔自己所做出的选择。

时间到了2023年6月,22日这天他告诉我正在上海住院,因为“糜烂性胃炎加胰腺肿块”。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点疼。胰腺发病当然疼啊,我让他多注意休息。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他病情的严重性,而是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整理行李上,因为不久后我就要开启第三次非洲之行了。南通距离上海只有一百多公里,却因为我的无动于衷错过了和小浣熊最好的见面机会。

到了7月初我问小浣熊还在不在上海,他告诉我已经结束了第一段治疗回家了,说是疗效挺好的。得知我要去埃塞,小浣熊急着想把问我借的《科幻文学秀》系列扫完寄还给我。我让他好好修养,其它的事先放一放。我说成都的雨果奖我肯定无法参加了,小浣熊有点沮丧,他说本想见见我的,我告诉他有的是机会(如今翻到这段聊天记录都会泪流满面)。

我7月17日到达埃塞,正赶上当地反政府武装活动比较活跃,小浣熊嘱咐我千万小心,安全第一。到了9月份,我欣喜的得知,小浣熊已经回去上班了,因此我认为他康复得差不多了,平时多休息应该可以慢慢调理,毕竟年轻嘛。小浣熊在十月初回了上海做完了第二个疗程,17日前往成都参加了科幻大会。他聊天说很想见我和王永华的,可惜我们两人都不到场。我说没事啊,三丰河流华文他们都在,可以约个饭,搞个合影。第二天他又吐槽说三丰老师太忙,约不到,后来好不容易抓到三丰拍了个合影。我从他发来的照片中看到的是一个面带病容略带腼腆的大男孩。之后的几天,小浣熊每天和我分享各种快乐:搞到了董老宝树的签名、见到了华文河流守护学徒、见到了万户任冬梅、见到了三丰科幻光年等等。看他每天收集各种签名丝带徽章,快乐得像个孩子,他收集这些纪念品的时候还不忘给我弄了一份。后来他去罗伯特·索耶那里给我们俩求签名,结果人家只给签一个。

直到几个月之后,小浣熊还在和我吐槽索耶只给签一个,不然我们两个人的科幻迷护照签名就一样多了。后来我问他买了雨果奖会员投票给谁了,得到的回答是不会投然后弃权了。年底前,小浣熊和我谈了他的计划,一是因为读客出版了《废柴巫师》系列6本,而英文版是7本,这让他很不爽打算有空自己翻译第七本,于是我们一起深度吐槽了读客。第二是他希望能有时间把特警队系列扫描出来。第三是看能不能把他英文专业毕业的侄女拉下水去翻译工业文明系列。

2024年1月初的时候,小浣熊又去了上海,这次他直接告诉我是做化疗,我这才知道他的病情其实是越来越严重了。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和他都在某网站上翻书买书,他看中了一本《铳梦外传》,但是价格太高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平时一有空我就陪他聊天,从各自买的房子暴跌聊到中国小伙在非洲帮军阀打仗获赠各国美女的传说。

2024年5月18日,小浣熊告诉我他有点低血压,只有66/39,打了几针肾上腺素才有所恢复,所以回了老家修养。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只能废话连篇的让他多注意身体。

22日,小浣熊说自己有点贫血发低烧的症状。我表达了担忧,他回复:“谢谢关心”,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6月7日,我再度联系小浣熊,没有回复。(王永华后来询问小浣熊的母亲,7号那天他已经没有精力看微信了。)

2024年6月13日,小浣熊与世长辞。

前几天我与河流聊天,我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我不希望小浣熊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离开,我希望以后能有奖项或者活动纪念他,今天非常开心地看到,三丰老师用小浣熊的名字重新命名了“久隆计划”的“科幻期刊档案室”。

对于“久隆计划”,我们失去了最可靠的伙伴。

对于我个人,我不确定今后还能不能遇到小浣熊这样的挚友。

但我能确定的是,小浣熊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他可能就在苍穹之上,翱翔于他所挚爱的星空之间。

王永华:追忆我的朋友小浣熊

作者:王永华

我是在21年6月底被三丰老师拉进了科幻收藏群,就此认识了小浣熊。那时久隆计划团队正在做17年科幻出版物的目录整理与电子化,他负责归档。我把自己整理的目录和电子版发给他之后,他开心的直喊“牛!”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工作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我发给他的电子书,大部分是从图书馆联盟下载的,有些缺少封面和版权信息,他都会找到原书,把缺少的部分扫描补齐,再发给我,有的质量实在太差的,他会干脆全部重新扫描存档,有的期刊,上面带个钉眼,完全不影响阅读,但他都要重新买回来扫描。他的扫描仪,扫描彩色图片自动裁切的时候,最边缘会有一点点花,我放大好多倍才能看出来一点,但他很不满意,想买新的。

他是个工作狂,久隆计划现有的期刊档案全部都是他扫描的,已经停刊的期刊全部扫完后,他都会把全部封面合并成一张大图,交给三丰老师发布完成公告。有一次我问他,这么多工作,每天要做多长时间啊?他说休息的时间都在做。就是在生病期间,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他还是在坚持,扫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爬起来再扫。

当他得知了图书馆联盟这个下载途径后,非常高兴,把科幻大师、奇幻大师、独角兽系列、炼金文库等系列的书单发给我,有试读的由我下载,没有试读的他自己扫描。22年3月,我们开始搞幻象文库这个系列,因为太庞杂纷乱,他也没有准确的书单,海峰给我了一个带编号的主系列的书单,后来我们又在公众号、各网站上补充了个七七八八,还没搞完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把整好的部分要了去,说要在放假那几天先爽一下。等到放假,他找人借了十几盘科幻广播剧磁带,转mp3又搞了一整天。

他始终有一颗童心,繁星说他非常喜欢奇幻和漫画,其实他也很喜欢童话,八十年代的儿童科学文艺丛书、冰波和葛冰的童话、还有郑渊洁,他都非常喜欢。在他小学的时候,语文报上连载了葛冰的三寸教授,当时没有买到,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在图书馆联盟上,他搜到了八百多种冰波和葛冰的书,选了近两百种,让我帮他下载了,还在心心念念着郑渊洁的全集。

能参加成都的科幻大会,是他最高兴的事了。23年8月,他还问我去不去,他想见见我和繁星,但是繁星出国,我又才换了个新建学校,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想着以后机会还多呢,怎想到会这样。10月16日,他抽中了雨果奖颁奖典礼,高兴地截图给我,参加大会的时候,也一直在跟我分享,久隆计划展位跟数据库在一起,他站了半天,见到了子璇和万户,他没认出万户,还拿平板给万户展示扫描的期刊,还说好尴尬;大刘的签售队提前4个小时就排队老长了,他身体受不了,放弃了,签了金草叶、藤崎慎吾和野尻抱介,还加了金草叶的官方群;排队的时候,碰到一个日本的留学生,还送了他一本日本工业大学科幻协会的会刊。集章和集丝带他都玩得很开心,最后还买了科幻世界的豆瓣酱,我问他会不会舍不得吃,他说是要送人的,但是盒子他要留着收藏。

他心中还有着好多好多的计划:科幻大会之前,他跟我商量,能不能按年把数据库里收的书目都搞个电子版,按年搞完,再按作者搜一遍,争取一本不漏;听说按国际惯例武侠算奇幻,他也想把这一类加进去,在网上买了好多金庸和古龙的电子书;他还在学英语、日语,想把一些没有引进的书自己翻译出来;去世前,他还跟妈妈说,想开个小浣熊书吧……

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生这个病。23年5月,他第一次生病,说是糜烂性胃炎,疼得打滚,6月初到武汉住院,检查说是胰腺有问题,6月中旬转到上海治疗,当时说没让住院,过一段时间去打一针就行,我们都以为问题不大,没有太在意。23年9月的时候,他说恢复的差不多了,都已经去上班了,我们都为他高兴,后来就没怎么提生病的事了。今年5月29日,三丰老师在群里找《科学与人》杂志,他说他有,不过要等到出院,我才大吃一惊。我连忙私信问他怎么回事,他并没有在意,只说没好,一直在治疗,只是最近搞了个低血压,不能打化疗药,得慢慢来。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联系了。6月份,我学校期末工作繁忙,时间都不知道怎么过去了。到7月7号,赵腾说在搞星新一的作品目录,想跟他比对一下,可是他没有回复,这时我才惊觉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他的消息了,私信微他,可是一直没回音,我又找到他的企业微信,却发现上面标注着已离职,瞬间感觉心惊肉跳,赶紧联系三丰和繁星,繁星说7月6日给他私信就没有回应了。8号一天,他们俩也都没联系到他。晚上,繁星给了我他的电话,当时有点晚,第二天早上开始拨打,一整天都只有响铃,没有接听,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他只是有别的事情,不方便接电话。晚上九点,我再次打过去,终于接通了,接电话的不是他,是他妈妈……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能去参加科幻大会了,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说什么也要去,哪怕什么活动都不参加,只见他一面也好,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了,只能面对他冰冷的墓碑。

小浣熊,你在天堂能看到我们是吗?这两天,大家都在流着眼泪写文章纪念你,三丰老师已经把我们的科幻期刊档案馆命名为“小浣熊科幻期刊数字档案馆”了,河流要在下一期的《零重力报》为你开一个纪念专栏,几何宇宙想告诉你:手塚全集中文化,他跟另外几个人基本上搞完了……你放心地休息吧,没完成的工作,我们会继续做下去,你一定要开开心心的,好吗?

华文:纪念科幻战友小浣熊

作者:华文

自从得知小浣熊过世之后,一直想写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开始。

我和小浣熊是2018年底加的好友,科幻圈的朋友们都喜欢互相称呼网名或者说是圈名,他的微信名是“火星人小浣熊”,我们就都叫他“小浣熊”。一开始除了在科幻群里打照面之外,直接交流并不算多,后来也主要是一起寻找科幻材料。

2023年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我和小浣熊见了唯一一面,他谦逊又自豪的和我们分享他最近的工作进度,还约好了一定要来图书馆参观。

4月底的时候,我给他找齐了之前在找的材料,和他汇报进展的时候才从他口中得知他在住院化疗。当时为了不让他分心治疗,手头工作完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发给他。

没想到,只一个多月,就此天人两隔。他才41岁啊,谁也没想到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充满激情的灵魂,竟这么悄然远去,让人无限遗憾。

一直以来,他都给我留一下一种“深不可测的大神”的印象,每次我们需要找某本书某个杂志或者某篇作品的时候,都是他在第一时间给出需要的信息。

那时候我就猜测,他大概是有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感慨的同时也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这整座宝库,都是他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

三丰老师在他的纪念文章( 纪念一位“想做点事”的科幻迷——火星人小浣熊 )中提到——这次(和小浣熊的)线上闲聊其实是“久隆计划”真正的起点。小浣熊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构建了坚实的考古和档案基础。

因为我也要经常动手扫描一些古早文件,我深知这一工作的枯燥和艰难,也深深敬佩他所做的一切。我们也经常在这方面互通有无,他每次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成果,都令人感动。

他从不介意做幕后英雄,他做这一切,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也从不主动宣传自己,除了能看到他的头像是久隆计划的logo之外,很多受益于他劳动成果的人甚至还不知道他的存在。

他说想为科幻做点儿事,他去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这需要极强的耐心,更需要极大的热情。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小浣熊对科幻的这份热情和热爱,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和奋斗。

再次默哀。

三丰:纪念一位“想做点事”的科幻迷——火星人小浣熊

作者:三丰

7月初,有朋友问我有没有小浣熊的消息,说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上线了。我查了一下微信群聊天记录,小浣熊最后留言是5月底,往上翻了两条,又见他说“现在在住院,(制作文件)不着急,等我出院。”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急忙给他留言询问,然而两天没有收到任何回音。7月9日那天,朋友告诉我,他联系上小浣熊的母亲,并从后者口中得知:小浣熊已于6月13日因胰腺癌不幸病逝。

我是去年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获知小浣熊罹患癌症的消息。那时,他用轻松的口吻告诉我自己已然康复。这次住院可能是癌症复发,但他很有信心很快能出院,所以才在群里那样说。所有人没有料到,我们等来的是这样一个噩耗!更令人情何以堪的是,7月9日是小浣熊42岁的生日!

“小浣熊”是科幻迷“火星人小浣熊”的昵称,他在微信的马甲叫“超人也出汗”。我最早跟小浣熊联系是2017年8月。我忘了具体是怎么联系上的,但当时他加了我的微信,向我咨询有关科幻迷杂志的事情。他说:“我是想做点事,(将)能收到科幻,转成电子版。”他还告诉我,自己刚刚完成了《惊奇档案》的电子化重制。

这次线上闲聊其实是“久隆计划”真正的起点。很快,我拉了一个叫“科幻收藏群”的微信群,把我认识的几位民间科幻收藏者们聚拢到一起,并在这个基础上发起了一项名为“久隆计划——中国科幻历史出版物电子档案馆”的民间科幻项目。这个项目的顺利启动和推进有两大保障,除了收藏者们数量庞大且齐全的藏品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小浣熊的电子化制作和归档工作。

久隆计划LOGO

小浣熊是一个极其靠谱的人!这一点我绝无夸张。他几乎是一个人负责“久隆计划”的科幻书刊扫描和电子档制作工作。他自己有一个电子化计划和时间表。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跟我说已经完成了多少电子化工作(久隆计划不时发布的某份期刊“电子化完成公告”,都要归功于他!),下一步又要做哪些期刊或图书,偶尔他也会在计划中插入我们其它成员的定制需求。过去几年里,他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已经完成了数千份科幻期刊和图书的电子化扫描、制作、整理和归档工作,为“久隆计划”构建了坚实的档案基础。

小浣熊的靠谱还体现在他对于完美和细节的追求上。有些旧书刊其实是有电子档的,但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时候他绝不肯偷懒,只要有藏本,他都要扫描高精度图片,重制更高质量的电子档洗版。此外,“久隆计划”走的是一个“云收藏”概念,藏品“分布”在各位收藏者手中。当完成某个电子化项目时,小浣熊往往需要一一联络成员,“借出”相应的藏品,完成电子化后再“还回”。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小浣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宝贝藏品经他之手电子化后,无一不是完璧归赵,让所有的成员都很放心。我记得有一次,《科幻大王》还差两期就可以完成全部电子化,久隆计划成员手中都没有这两期,于是我在网上发出征集令。还真有一位科幻迷响应号召,贡献出一期,并与小浣熊紧密联系沟通,完美地补上了一个缺口。

小浣熊制作的《科学文艺》电子化收藏封面合图

小浣熊数年的工作积累,让“久隆计划”的数字档案馆愈来愈丰满和完善。有关科幻电子档案的任何问题——很多来自于科幻迷和师友,我直接找他帮忙,他都能很快解决问题。比如,赵海虹老师编纂《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科幻卷》时需要每篇小说的始发文档,他就帮忙找到了大部分的资料。还有,一些科幻迷通过久隆计划网站索取某些电子档案,他能第一时间整理出分享链接。久而久之,我几乎将小浣熊当作了一个有求必应的科幻档案机器猫。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之后,这些疑难问题该去找谁。

我和小浣熊的合影

我和小浣熊一直通过网络交流,直到去年成都Worldcon才第一次见面。也就是那次见面我得知他患病的消息。见面时他非常的轻松和乐观,一直说“没事”。大会日程很紧张,我们匆忙聊了一下,留下唯一一张合影,然后就此别过。本想着下次还有机会在活动上碰面,但没承想,没有了下次。

这两天我抽空翻了翻小浣熊的微博、QQ空间和豆瓣页面。虽然信息很少——他并不是一个会输出的人,但他偶尔写的文字其实十分感性——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个比“科幻档案BOT”更加鲜活的生命——他的爱与恨,痛苦与喜悦,追求与希冀,都是如此鲜明和生动。一方面,我很后悔除了在网上跟他聊科幻和久隆计划,没能找到机会去进一步去走近他、了解他。另一方面,我也在感慨,一个多彩的生命最终离去时,能给世界留下的印记是那样的少,那样的微不足道。最终写在讣告上的那几行字,又怎能定义一个无比丰富的生命?而也许很多很多如小浣熊一般的普通人,连那几行字都很难留下,就像船过水无痕。

于是,我要郑重地为“想做点事”的小浣熊写下这一小段文字,以纪念他为中国科幻所做的幕后贡献:

宋坤(1982.7.09 ——2024.6.13),湖北襄阳人,网名“火星人小浣熊”,“久隆计划”核心团队成员,长期从事科幻旧刊、旧书及古籍的扫描、制作、整理和归档工作,完成数千份科幻档案的电子化,为建设“中国科幻历史出版物电子档案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鉴于此,“久隆计划”的科幻期刊档案馆将以“小浣熊”命名,称为“小浣熊科幻期刊数字档案馆”。

宋坤(1982-2024)

——三丰 于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