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作家作品译文目录》发布

《世界科幻作家作品译文目录》

制作人:守护学徒(久隆计划成员)

目录样式

关于本书由来

多年前,编者在看外国科幻小说后感觉不错,想获取作者的更多信息,却发现外国作家的名字一翻译成中文就不统一的,包括他们的作品也是。

之前也想过建立科幻维基网站整理这些资料,但因为宣传不够,资金不够,时间不够,建立者的持久力不够,加上没有站外的人去写,后来也就荒废了。

说起来,若要查找专门的科幻小说资料的话,英文资料有isfdb,俄文资料有fantlab,日文的不清楚。中文的一直在有人试图建立这类网站:Rain的SFNav(已关站),守护学徒的科幻库(已改版),科幻小皓的幻想WIKI(sffwiki.com)(断断续续更新中),还有三丰的各种项目(均停滞)。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网站,都没见做大。

然后2018年7月吧,在翻译某篇小说时,想知道是不是已经被人翻过了,就找了找资料,结果找得头大,一气之下决定:翻译的事以后再说,在那之前,先做个外国科幻作品的索引/目录/表格出来。

也就是这个。

关于本书目标与因此去除的内容

本目录面向国内科幻爱好者与译者,目标是收录所有外国科幻作者的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所以一些其他信息就不列出了。

必须有的:作者原名或英文译名、作者中文译名、小说中文译名。

可能有的:作者国籍、小说原名或英文译名、译者名字、译文刊登信息。

不会有的:小说内容、作者介绍、译文刊登期刊编者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名字。

关于本书内容来源

本书主要内容是外国作者翻译成简体中文的科幻作品。包括长篇,也包括科幻期刊和合集图书里的各种短篇小说。长篇和合集图书的信息主要来自豆瓣网、孔夫子网等网站;期刊的信息有的来自官方和网上,不过数量不多,幸好三丰筹建的“久隆计划”已经收集了资料。

关于奇幻内容

网上查到的信息很多并不会标出是科幻还是奇幻,另外很多科幻作者同时也写奇幻。而这些小说编者绝大多数都没看过,也只能自暴自弃地列到里面了。

不过,书名毕竟是《世界科幻作家作品译文目录》,所以只往“科幻”这个目标,而非奇幻,靠拢。

关于本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本书中列出的小说编者无法一一查验,所以错误不可避免:图书编辑时出错、网络信息录入或转载时出错、本书编者处理信息时出错都有可能。

如果发现错误,可发邮件至secretkeeper@126.com提出,谢谢。

关于“编译”、“缩译”、“改编”、“缩写”、“略”

“编译”毕竟是原创翻译,将直接作为译文的一个版本。

“缩译”、“改编”、“缩写”,当找到原本的译本时,会将此条删除。

书中有的地方会出现“略”的词条,是因为该词条下的重复内容太多了,所以干脆一条也不列出来了。

关于发布地址和更新

本书的发布地址为https://pan.baidu.com/s/1hrSasQC,可在这里下载。如果发现其他网站有本书且是付费(人民币/金币/欢乐豆…)观看或下载的情况,可联系secretkeeper@126.com。

第一版发布时编者收集到的资料还没消化完毕,加上以后还会有新的资料出现,因此会不定时更新,更新地址和发布地址相同,只是会更改日期形式的版本号。

最后,本书中的目录功能很不好用,请多多利用查找功能。

评论 (3)

  • Gregggem| 2019-10-16

    Интересно!

  • White Label SEO| 2020-02-02

    Awesome post! Keep up the great work! 🙂

  • VOLKMANN0509| 2021-01-02

    Thank you!!1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格·奥斯特罗乌莫夫:《月球航行》

      第一艘宇宙飞艇即将起飞,目标是飞往月球。

      为了这次月球航行,科学家们早早开始准备,将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小型人造月球发射到三、四百公里的高空中,使它成为地球到月球间的转运站。四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作为第一批月球航行的乘客,承载着所有科学家的期盼和委托,向月球飞去。

      飞艇首先到达第二月球转运站。第二月球的领导人将科学家们引到人造重力的飞岛上——这座岛外观类似一个巨大的、中间空的面包圈,通过旋转产生向心力,以此代替地心引力。地球来的科学家们首先参观了第二月球上的房间,由于在这里一昼夜只有46分钟,昼夜更替迅速,因此每个房间都装有遮光设备来营造睡眠时的黑夜环境。接着,科学家们参观了种有大型西红柿的菜园、用以观察无重力环境下植物如何生长的温室、进行真空研究的物理实验室、天文台等。

      在人造月球上短暂停留后,科学家们飞往月球。从太空中远观月球表面,它是一个全是火山口、环形山和黑的没有水的干海底的星球。由于没有大气层,白昼时月球赤道位置的温度高达一百三十度。为了躲避炎热,科学家们把火箭降落在靠近月球两极的位置。

      科学家们下到月球上,把各种物理仪器、装着微生物的试管、栽着植物的小盆等拿下来。科学家们在月球上进行勘探,也为之后月球研究站的建立寻找合适的地点。在环形山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丰富的矿藏,认为未来可以在此建立冶金厂。

      带着丰厚的收获,科学家们启程返回地球。

    (杨欣昕)

    乔治·古尔维奇:《棕榈上的霜》

      强森是美国一名失业的工程师,在流浪中结识了老水手乔。经由同学佛来弟的介绍,强森来到赤道以北的棕榈群岛,为智尔公司建造水泥仓库和贮藏器。后来强森发现营地在研究冷气。他们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贮存在储藏罐里,通向装有镜子的实验室进行活体实验。强森认为这是因为智尔是肉制品行业巨擘,有大量使用冷气的需求,所以才进行研究。这天,智尔找到强森翻译苏联科学家契尔诺夫的论文和评论。契尔诺夫通过冷冻技术,用水结冰建造房子,此外还用冰制成火炮等武器。新技术的应用下,苏联还诞生了新的工种——冷气工人。

      契尔诺夫利用冰来打捞沉船。他发明了一种特别轻的“空气冰”,其一立方公尺的举重力达到五百公斤左右。通过缠绕在船体的皮带产生冰层,使得沉船上浮;然后调整冰块的数量和配重以控制船身的姿态。船体上浮后,冷气工人通过便携式的“冷射器”生成冰制的结构以修补船体。正是通过这些技术,一艘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被打捞上来。

      论文中,在水里掺上木屑就可以使冰成为类似水泥的建材。强森对苏联科学和国家产生了敬佩之心。强森设想通过冰堤坝的建设,围绕地中海建造水电站,以利用蓝煤——潮汐能和海水动能。此外,还能够建设冰浮桥横渡海峡。

      但是智尔只注重金钱利益,对强森的构想嗤之以鼻。佛来弟一句“你还不如到苏联去”动摇了强森的内心。他想起了自己钦慕的女伴米莉,写信给她倾诉衷肠。米莉所乘坐的乌伊莲拉号在前往棕榈群岛的途中遇险,苏联的威严号前来以制冰技术救援。同在乌伊莲拉号上的佛来弟暗中收集了一些苏联冰块,谎称是加拿大的制冰技术,要求强森做实验分析。强森依照契尔诺夫的思路研究出了制冰的技术,制造出来“电子冷”。这种仪器能够快速凝固极大量级的水。政府对强森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将团队召至华盛顿。在首都,强森目睹了社会凋敝和官场腐败。而智尔不顾强森意见,要将不成熟的机器投入使用,以换得更多的支持和选票。

      强森的岳父是有名的精神医生。从患者的来信中,强森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他联系智尔重返棕榈群岛开展研究。在船上,故人乔突然拜访,告诉强森,智尔其实一直在买卖军火,把战争带去世界各地。之前乌伊莲拉号的遇险也是故意安排的,就是为了获得苏联的冰样本。而智尔也把强森逆推得到的技术作为武器。“电子冷”能够使温度降至零下一百九十度以下,十个机器就能够毁灭一个城市。强森得知真相后,联系革命团体的成员将“电子冷”丢到海里,逃到加拿大。米莉也回到他的身边,帮助强森出版书籍以揭露智尔的阴谋。反动报刊则不停攻击强森。此时,报纸上传来了苏联冰堤坝建成的消息。强森返回美国,在工人当中展开演说,鼓舞工人斗争的决心,希望用和平战胜战争。

    (周嘉旭)

    伊·叶甫列莫夫:《月下秃峰》

      巴拉宝告诉我们,在东部西伯利亚的维蒂姆——奥列克明斯克民族区,有一座光秃秃的山峰,与其他山峰格格不入,好似一座带有三个大齿冠的奇特的塔。他将这个奇特的景观绘制下来。下山后,他们在穿越峡谷、盆地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过最终还是度过了这些险地。在过坡地时,他们的鹿橇毁了,只能去到最近的饲料地过夜,又看见了那好像触碰到了月亮的山峰。从当地人处,他们了解到前往月下秃峰的方法,于是便着手向秃峰进发。       

      跋涉良久,他们到达了小丘顶,并在上面发现了数以百计的象牙等物什。小丘顶旁有一个洞,里面留有古人作画的巨大的动物画像,他们从中发现了部分不属于本地物种的动物,由此诞生了一些新的关于冰河纪迁徙的思考。但由于时间原因,他们只能匆匆作别这一奇异的地方。  

      回去之后,巴拉宝等人以在月下秃峰上的种种见闻为依据,通过合理的推断得出了关于冰河纪的演化的新结论。

    (罗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