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贤杰(Shanky Chandra)《〈20 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书评》一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

关于商贤杰(Shanky Chandra)《〈20 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书评》一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

本刊2022 年第3 期刊载印度学者商贤杰(Shanky Chandra)的《〈20 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书评》后,有读者举报该文存在抄袭、挪用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情况属实,特此声明。

商贤杰,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中国和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国际汉语教师联盟成员。2014-2019 年在德里大学圣史蒂芬学院教授中国语言与文学。曾获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在吴岩教授指导下于北京师范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一年(2019-2020),继而在宋明炜教授指导下于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两年(2020-2022),现已返回印度。

该文首先在哈佛-燕京学社官网刊登,而后授权《科幻研究通讯》翻译刊载,随后在《四十二史》微信公号刊出,并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刊登。经国内科幻研究者与爱好者查证,该文系作者将五位中国读者豆瓣书评的部分内容整段原样翻译重组拼接而成,基本没有原创内容,抄袭手段低劣,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科幻研究通讯》查实后,已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撤稿处理,并对这一学术不端行为表示强烈谴责。

我们乐见更多力量参与中国科幻研究,开拓这一新兴领域的国际视野,提升中国科幻和相关研究的世界声誉。但学术道德与学术操守是学术研究的基石,任何学术不端行为都不应得到容忍。因此,我们呼吁,全体中国科幻研究者坚守学术初心和学人品格,以诚实的态度和诚恳的劳动,共同助力中国科幻研究的繁荣!

《科幻研究通讯》编委会
2023 年3 月15 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乔治·古尔维奇:《棕榈上的霜》

  强森是美国一名失业的工程师,在流浪中结识了老水手乔。经由同学佛来弟的介绍,强森来到赤道以北的棕榈群岛,为智尔公司建造水泥仓库和贮藏器。后来强森发现营地在研究冷气。他们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贮存在储藏罐里,通向装有镜子的实验室进行活体实验。强森认为这是因为智尔是肉制品行业巨擘,有大量使用冷气的需求,所以才进行研究。这天,智尔找到强森翻译苏联科学家契尔诺夫的论文和评论。契尔诺夫通过冷冻技术,用水结冰建造房子,此外还用冰制成火炮等武器。新技术的应用下,苏联还诞生了新的工种——冷气工人。

  契尔诺夫利用冰来打捞沉船。他发明了一种特别轻的“空气冰”,其一立方公尺的举重力达到五百公斤左右。通过缠绕在船体的皮带产生冰层,使得沉船上浮;然后调整冰块的数量和配重以控制船身的姿态。船体上浮后,冷气工人通过便携式的“冷射器”生成冰制的结构以修补船体。正是通过这些技术,一艘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被打捞上来。

  论文中,在水里掺上木屑就可以使冰成为类似水泥的建材。强森对苏联科学和国家产生了敬佩之心。强森设想通过冰堤坝的建设,围绕地中海建造水电站,以利用蓝煤——潮汐能和海水动能。此外,还能够建设冰浮桥横渡海峡。

  但是智尔只注重金钱利益,对强森的构想嗤之以鼻。佛来弟一句“你还不如到苏联去”动摇了强森的内心。他想起了自己钦慕的女伴米莉,写信给她倾诉衷肠。米莉所乘坐的乌伊莲拉号在前往棕榈群岛的途中遇险,苏联的威严号前来以制冰技术救援。同在乌伊莲拉号上的佛来弟暗中收集了一些苏联冰块,谎称是加拿大的制冰技术,要求强森做实验分析。强森依照契尔诺夫的思路研究出了制冰的技术,制造出来“电子冷”。这种仪器能够快速凝固极大量级的水。政府对强森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将团队召至华盛顿。在首都,强森目睹了社会凋敝和官场腐败。而智尔不顾强森意见,要将不成熟的机器投入使用,以换得更多的支持和选票。

  强森的岳父是有名的精神医生。从患者的来信中,强森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他联系智尔重返棕榈群岛开展研究。在船上,故人乔突然拜访,告诉强森,智尔其实一直在买卖军火,把战争带去世界各地。之前乌伊莲拉号的遇险也是故意安排的,就是为了获得苏联的冰样本。而智尔也把强森逆推得到的技术作为武器。“电子冷”能够使温度降至零下一百九十度以下,十个机器就能够毁灭一个城市。强森得知真相后,联系革命团体的成员将“电子冷”丢到海里,逃到加拿大。米莉也回到他的身边,帮助强森出版书籍以揭露智尔的阴谋。反动报刊则不停攻击强森。此时,报纸上传来了苏联冰堤坝建成的消息。强森返回美国,在工人当中展开演说,鼓舞工人斗争的决心,希望用和平战胜战争。

(周嘉旭)

伊·叶甫列莫夫:《月下秃峰》

  巴拉宝告诉我们,在东部西伯利亚的维蒂姆——奥列克明斯克民族区,有一座光秃秃的山峰,与其他山峰格格不入,好似一座带有三个大齿冠的奇特的塔。他将这个奇特的景观绘制下来。下山后,他们在穿越峡谷、盆地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过最终还是度过了这些险地。在过坡地时,他们的鹿橇毁了,只能去到最近的饲料地过夜,又看见了那好像触碰到了月亮的山峰。从当地人处,他们了解到前往月下秃峰的方法,于是便着手向秃峰进发。       

  跋涉良久,他们到达了小丘顶,并在上面发现了数以百计的象牙等物什。小丘顶旁有一个洞,里面留有古人作画的巨大的动物画像,他们从中发现了部分不属于本地物种的动物,由此诞生了一些新的关于冰河纪迁徙的思考。但由于时间原因,他们只能匆匆作别这一奇异的地方。  

  回去之后,巴拉宝等人以在月下秃峰上的种种见闻为依据,通过合理的推断得出了关于冰河纪的演化的新结论。

(罗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