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研究通讯》征稿启事
一、《科幻研究通讯》旨在报道国内外科幻研究前沿成果和动态,为科幻研究者建立持续、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刊包括以下栏目:钩沉、译介、争鸣、访谈、札记、书评、圆桌、动态。
二、本刊为季刊,每年在1月、4月、7月、10月出版。面向海内外科幻研究社群。电子版本将于http://www.sfjiulong.org/newsletter 刊出。
三、本刊以刊载中文文稿为主,以下栏目现公开征稿,要求如下:
钩沉:主要内容为科幻的文献、史料考证与整理,字数不限;
争鸣:关于科幻学术论文或专著章节的批判性评议及回应,一般不超过3000字;
书评:关于近年来国内外科幻研究著作的书评,不超过5000字;
札记:短小精悍的科幻研究学术心得,一般不超过3000字,最长以5000字为限。
四、 注释格式
本刊采用逐页下注,并在文后附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专著、译著、论文集的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期刊文章的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期、页码。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告的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地点、机构、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报纸文章的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报名、日期。
古籍的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或责任者、文献题名、部类名、卷次、版本。
档案文献的注释顺序为: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收藏地点。
外文文献的注释格式采用Chicago Style。
五、来稿请勿一稿两投,除经本刊同意,不接受已刊登之稿件。稿件中涉及版权部分(如图、表及长引文等),由作者本人负责。稿件凡经本刊刊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翻印、转载。来稿请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请发送稿件至邮箱:sfs_newsletter@163.com 邮件主题注明投稿人姓名和所投栏目。
六、为鼓励学术新人,对于来稿被录用的学生作者,本刊将酌予薄酬。
书评栏目征稿
为建立科幻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社群,推动学者间、学者与学生间的学术交流,本刊推出“书评”栏目,公开征集关于近年来国内外科幻研究著作的书评,并邀请这些著作作者进行回应,以促进深入、平等的学术对话。栏目第一期将邀请两位学者与大家一同探讨他们的近著。
其一是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吴岩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内容简介如下:
中国科幻小说在20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源、演变、转型并终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文类从无到有,作家队伍从小到大,作品从稀缺到难以穷尽,社会影响更发生了繁复的变化。《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梳理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的五个时期——晚清科幻的发展、民国时期科幻的发展、共和国早期科幻的发展、新时期科幻的发展和世纪之交科幻的发展,分别介绍每个时期的创作背景、基本面貌和代表性作家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创作流派。
其二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贾立元副教授的专著《现代与未知:晚清科幻小说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内容简介如下:
本书以晚清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部代表性作品的细读,考察晚清的知识精英们如何努力学习现代的历史观、科技观、时空观,并将其运用于探索未来、太空、心灵等未知事物,由此发现:他们梦想着汲取新知以革新本土文化同时以本土智慧批判并超越殖民主义。这一融合中西的努力将他们引向对大同世界的描绘,而这些描绘中种种出人意表的奇异情节则揭示了他们在中与西、新与旧之间的挣扎与困境。
我们诚邀青年学者(包括在读的研究生)为以上两部著作撰写书评。书评的形式、要求及发表流程说明如下:
1 、 本 次 征 集 截 止 日 期 为 2022 年 6 月 30 日 。 书 评 长 度 为 5000 字 为 限 。 请 将 书 评 寄 至 sfs_newsletter@163.com 。我们希望书评能从问题意识、理论框架、文本与史料、学术贡献与局限等方面展开对所评著作的深度讨论。
2、编委会将从中选出优秀的书评刊登,并邀请原书作者就书评所提出的问题和评论进行回应,以深化讨论。本刊会在下一期发表书评,再下一期发表作者回应。
3、请勿一稿多投。如稿件投出两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则可自行处理。如中途想撤稿,请与本刊联系。